摘要: 中華民國時期因各省長期軍閥割據(jù)而形成各省區(qū)自己的幣制,各地差異很大。而郵票都是郵政總局統(tǒng)一印發(fā)的,再按當(dāng)?shù)貛胖嫡锗]票面值出售。為防止有人從中牟取暴利,中華民國郵政時期在郵票發(fā)行中,采取加蓋限省貼用郵票的方式。
中華民國時期因各省長期軍閥割據(jù)而形成各省區(qū)自己的幣制,各地差異很大。而郵票都是郵政總局統(tǒng)一印發(fā)的,再按當(dāng)?shù)貛胖嫡锗]票面值出售。為防止有人從中牟取暴利,中華民國郵政時期在郵票發(fā)行中,采取加蓋限省貼用郵票的方式。如“限新省貼用”、“限四川貼用”、“限吉黑貼用”、“限滇省貼用”等郵票。
其中“限新疆貼用”的郵票。加蓋形式是“限新省貼用”5個楷體字,直行加蓋于郵票中央。除面值1元票加蓋紅色外,其余均為黑色加蓋。在加蓋中出了毛病,“限新省貼用”5個字長16毫米,呈直行。但“限”字向左略偏1毫米,俗稱“新省歪頭”。這套郵票于1915年(民國4年)發(fā)行,全套16枚。在第二次加蓋時,把“限”字移正,俗稱“新省直頭”。由于“新省歪頭”郵票數(shù)量少,價格較貴。在這種“限新省貼用”歪頭郵票中,令人們注目的是,在面值1元的“宮門”郵票上,加蓋紅色的“限新省貼用”5個字中,其中1枚第二個字和第三個字顛倒,變成“限省新貼用”。這種錯體票是由于印刷工人馬虎造成的。這次加蓋不僅出現(xiàn)“限新省貼用”歪頭,還造出“限省新貼用”錯體票。這是限省貼用郵票中的珍品,為數(shù)很少,十分珍貴,這枚珍郵被集郵家列入“民國四珍”之一,備受集郵家重視。
1998年我國出版的《中華民國郵票目錄》(修訂版)標(biāo)價:1枚加蓋“限省新貼用”新票為10萬元(人民幣)。
1915~1940年(民國4年~29年)新疆郵政管理局在各種“限新省貼用”郵票鑿孔“公文貼用”字樣。
公文郵票是專供政府機關(guān)寄發(fā)公事郵件所貼用的專用郵票。1912年新疆“裁驛歸郵”之后,郵局開始辦理政府公文傳遞。當(dāng)時的費用由政府撥給。由于這種方式漏洞很大,計件數(shù)量也不清楚,加之政府不能按時撥款,致使郵局虧損很大。為了改革這種弊端,新疆郵務(wù)管理局決定發(fā)行公文貼用郵票。目前所知最早使用此種郵票的實寄封是1918年5月17日由新疆省政府寄往吐魯番政府的。新疆公文貼用郵票停用時間為1943年1月15日。實際上1919年到1928年使用得最為廣泛。
公文貼用郵票本質(zhì)上是一種政府和郵局之間的郵資結(jié)算憑證,政府從郵局按照優(yōu)惠價格購買這種郵票,然后分發(fā)給各級官署使用。新疆公文郵票是在普通郵票上面鑿出“公文貼用”四個孔形文字。為了方便起見,把一個全張折疊起來鑿字,于是孔形文字便出現(xiàn)正常式、背面式、正面倒頭、背面倒頭四種。由于新疆使用的全部是“限新省貼用”郵票,這種郵票只能在新疆使用。而公文郵票也全都是在“限新省貼用”郵票上鑿字孔的。
新疆公文郵票共有152種。
(1)1915年(民國4年)
在新普1北京一版帆船12枚(除6分、7分、30分、1元外)“限新省貼用”郵票上鑿孔。
(2)1916年(民國5年)
在新普2北京一版帆船“限新省貼用”郵票22枚上鑿孔。
(3)1924年~1936年(民國13年~25年)
在新普3北京二版帆船“限新省貼用”郵票(除0.5分、1.5分、4分、10分、20分外)19枚上鑿孔。
(4)1932年~1938年(民國20年~27年)
在新普4倫敦一版孫中山像“限新省貼用”2分、4分、15分藍(lán)綠、15分紅、25分郵票上鑿孔。
(5)1933年(民國22年)
在新普5倫敦二版孫中山像“限新省貼用”1分、20分上鑿孔。
(6)1933年(民國22年)、1938年(民國27年)在新普6北平版烈士像“限新省貼用”1.5分、1分、3分、8分、10分、13分、17分、30分、50分(北平加蓋),3分、13分、20分、40分(上海加蓋)郵票上鑿孔。
(7)1940.12.3(民國29年)
在新普9香港烈士像無水印0.5分、1分、3分;有水印1分,票上鑿孔。
(8)1940.12.3(民國29年)
在新普7香港中華二版孫中山像“限新省貼用”5分、8分、10分、15分、25分郵票上鑿孔。
(9)1940.12.3(民國29年)
在新普8香港大東版孫中山像有水印5分、10分、30分、50分郵票上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