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9M】絲綢之路(小型張) |
2012.08.01發(fā)行 全套1枚 發(fā)行量1000萬枚 |
(1-1)T 6.00元 交流 |
小型張郵票規(guī)格:39×66毫米 齒孔度數:13×13.5度 |
小型張外形規(guī)格:150×85毫米 版別:影寫 |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
邊飾設計:馬立航、張鯤 責任編輯:董研 |
資料提供:咸陽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博物館、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敦煌研究院 |
設計者:陳景異、惠斌、李群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lián)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qū)別日后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①南道由蔥嶺西行,越興都庫什山至阿富汗喀布爾后分兩路,一西行至赫拉特,與經蘭氏城而來的中道相會,再西行穿巴格達、大馬士革,抵地中海東岸西頓或貝魯特,由海路轉至羅馬;另一線從白沙瓦南下抵南亞。②中道(漢北道)越蔥嶺至蘭氏城西北行,一條與南道會,一條過德黑蘭與南道會。③北新道也分兩支,一經鈸汗(今費爾干納)、康(今撒馬爾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與中道會西行;一經怛羅斯,沿錫爾河西北行,繞過咸海、里海北岸,至亞速海東岸的塔那,由水路轉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
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西安為起點。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yè)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舴覍堯q開辟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
2012年8月1日,為展現古代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中國郵政發(fā)行了《絲綢之路》特種郵票,全套小型張1枚。
小型張郵票主圖由“敦煌壁畫”中的二幅作品《觀無量壽經變—樂舞圖》和《張騫出使西域圖》組合而成,邊紙上的圖案有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嘉峪關長城和沙漠駝隊風情。郵票兩邊齒孔中間一個為橢圓形齒孔。
小型張的設計效果給人一種“大漠孤煙直”的浩瀚蒼茫的感受,心中不免生出“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的懷古情懷,又讓人體會到一種“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豪情。
敦煌壁畫《觀無量壽經變—樂舞圖》取自莫高窟第112窟、南壁中唐時期的《觀無量壽經變》。郵票畫面取自平臺上六身技樂呈“八”字形分坐左右的右側伎樂持琵琶、阮咸、箜篌形象。畫面表現了在伎樂的中間,一伎樂合著音樂翩翩起舞。舞者屈身吸足舉琵琶至頸后,左手上舉右手彎曲人彈撥狀,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反彈琵琶”。
敦煌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取自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北壁西端,以全景式連環(huán)畫詳細地描繪了這一故事。郵票畫面取自壁畫下半部分:一王者騎于馬上,左右臣屬八人,后有侍者執(zhí)曲柄傘蓋。王者對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辭行。后有二侍從,持雙節(jié),牽四馬。馬上馱著物品絲綢。畫面表現了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向漢武帝辭行告別的情況。
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欲聯(lián)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約公元前138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后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fā)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后封張騫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是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擁有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宏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guī)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藝術都源于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tǒng);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小型張右下角為莫高窟的主要建筑之一“九層樓”,洞窟編號第96號,始建時僅有四層樓,后五層是后來修建的,內有一尊彌勒大佛,唐代初建,宋代修復,現高34.5米,是我國第三大佛,也是世界“室內第一大佛”。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筑有羅城,羅城城墻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筑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zhèn)?,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7年嘉峪關文物景區(qū)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T72M 藥用植物(第二組)(小型張)郵票是我國的在藥用植物上的紀念郵票,同時在我國有許多的藥用的植物,而這枚小型張中描述的是我國的藍蝴蝶,因為它的葉子的形狀和蝴蝶挺像的,所以這樣別人們命名,它是屬于是我國名貴的觀賞的花種,
作為藝術與實物的聯(lián)系,藏品T129M 中國蘭花(小型張)在體裁方面內容取舍與提煉恰到好處,主題思想突出,技術藝術高雅,外形特點、神韻品質傳神,能體會出規(guī)劃者關于藏品的著心規(guī)劃。因此,隨著他時間的增加,T129M 中國蘭花(小型張)的數量因為損耗等原因減少。
面值:2元。發(fā)行量:115.45萬枚。它出自于中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大師鄒建軍之手,保證了郵票的設計完美,它被交由了印刷過眾多郵票的北京郵票廠,印刷質量有保證。
如今大家日子水平越來越高。在自個有才能的范圍以內做一些自個感興趣的事情,也是十分稱心如意的。目前,看上T131M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一組)(小型張)的人越來越多。
郵票收藏作為現在的一大搶手的追求。至始至終都招引了許多人的重視。很多人依舊看好T122M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 ∵@枚T122M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計劃全都以小型張形式發(fā)行的“國寶系列”郵票的第1枚。
在近些年來,C47M人民英雄紀念碑郵票開始浮出整個收藏愛好界交易市場的水面,展現出它的獨特收藏價值理念與意義?! 47M人民英雄紀念碑郵票它是為了慶祝我們祖國對于烈士英雄紀念碑的建造與揭幕而制造發(fā)行的一款郵票種類。
C94M梅蘭芳小型張郵票升值潛力巨大
它從其發(fā)行以來至今為止,存世量少,發(fā)行量也并不占有優(yōu)勢,良好的奠定了它未來的走勢與升值潛力的基礎,如今是可遇不可求的收藏紀念郵票,收藏愛好者們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理念更是對它情有獨鐘。
T44M 齊白石作品選(小型張)
面值:2元。發(fā)行量:25萬枚。這枚郵票發(fā)行于1980年5月20日,因為喜歡齊白石的人眾多,所以這枚郵票自發(fā)行之日起就被搶。齊白石的作品,雖然簡單但是有神,十分適合收藏。